最近互聯網思維這個詞很火,然后展開了激烈的論戰。一開始這個詞被包裝成了高大上,被一群神棍忽悠的昏天黑地,然后又有一群人跑出來正本清源,然后告訴你這個東西不存在之類的,其實互聯網思維肯定存在,但是張嘴閉嘴談互聯網思維的,其實你會發現居然都是做電商的,不管賣煎餅果子還是面條、手機,都是電商。電商這個東西,怎么走都是營銷居多,他們是不是懂互聯網其實還是要打很大的問號的。一個很棒的淘寶店主,你說他是互聯網人,估計還是比較有爭議的。而這些人喜歡張嘴閉嘴談互聯網思維,只是把自己的一些小花招蓋上一個大理論的帽子而已,就好像當年團購一出,活生生的創造了O2O這么一個概念。其實本來線上線下就是結合的不是什么新鮮玩意,再后來中文就改成了本地生活服務。所以,談互聯網思維的,其實并不懂互聯網思維,而他們用的那些花招,也許有一點互聯網思想。
所以天津光標科技有限公司給你來談談互聯網思維,希望可以起到一個正本清源的作用。互聯網無非就是web和端兩種形態,前者阿里百度,后者騰訊360,當然做大了,既有web也有端,也就分不太清楚了。以前web為主,移動互聯網端為主。所謂互聯網思維其實就是這些產品中一些比較重要的產品思維和運營思維,主要分為以下幾個:
一、用戶驅動產品
互聯網領域,是用戶驅動企業,在傳統領域,是企業驅動商戶。互聯網公司的產品都是為了滿足用戶需求,少有創造用戶需求的。 而傳統企業往往是自行生產產品,然后配之大量的廣告促銷等活動,把產品推銷給顧客。而隨著互聯網的越來越發達,用戶獲得信息的渠道越來越碎片,以及自主意識的增強,傳統企業的方式開始慢慢失效。所以這個時候,互聯網思維就是淘寶曾經推崇的C2B,用戶定制。這種模式雖然從電商角度,我不看好,也不覺得能做大。但這種思想,是正確的,就是根據用戶的需求去做產品。所以,第一點的互聯網思維,是用戶驅動產品。
二、快速迭代
互聯網產品更新很快,采用的方法往往是迅速上線,小批測試,根據反饋然后進行調整,如果好,就繼續推,如果不好就改了再推。比如小米就拿這種方法做硬件,當然,一開始的教訓也很慘痛。省掉了測試時間,直接賣工程機給用戶,在市場發售階段,領先了其他廠家,占領了市場。在質量方面,就有一個很大的坑。畢竟硬件不是軟件,可以直接升級就解決問題了,有些問題是解決不了的。當然,這樣的思想是典型的互聯網思維,不管怎么樣,先推出來一批再說,不斷的通過用戶的反饋,來調整自己的產品,而不是想一口氣憋個大招出來。原因請看第一點,讓用戶驅動產品。
三、免費和增值服務
免費是互聯網主基調,所以現在很多廠家做硬件也開始用了這個思想,目前就是成本價出,不賺錢。以后可能就是聯通合約機模式,交服務費就送硬件。京東已經拿了虛擬運營商的牌照,據說很快就要用合約機的方式賣手機了。增值服務是大部分免費的互聯網公司賺錢的主要收入,比如騰訊QQ免費,會在上面增加很多諸如游戲、QQ秀之類的收費項目。比如360軟件免費,通過導航流量收費,淘寶和百度很像,都是搜索排名付費。所以,主業不賺錢,靠增值服務收費,先靠免費做大量用戶,再去尋找盈利模式的方法,也是典型的互聯網思維。
四、用戶體驗
用戶體驗用當前的話說就是什么超過用戶預期,讓用戶尖叫之類的。見過的某手機用戶尖叫就是 “我去,又重啟了。”用戶體驗這個問題說白了,沒那么復雜,特別簡單,就是賣什么不吆喝什么。比如賣手機的不說自己信號和通話,天天說什么跑分第一。賣牛肉面的面很難吃但是送雙筷子,賣煎餅的也很難吃天天談在自己門口停車的三種優惠,一開始海底撈的各種話題,也從來沒有基于海底撈是不是好吃上,而是服務員的各種服務態度上。這個東西其實你根本不需要去學習細節,自己掌握了這個竅門隨便琢磨就可以。當然個性化服務和標準化復制永遠是兩個背道而馳的方向,海底撈大肆擴張后,服務質量也在不斷下降。所以這一點在用戶體驗上要格外注意。
比較重要的互聯網思維,大概就是上面幾個方向。
我們擁有國內頂級的設計、技術團隊和多年互聯網軟件開發經驗。